第(1/3)页 上海法租界,一处私人豪宅。 1937年上海沦陷后,杜月笙拒绝日本人的拉拢,于11月迁居香港,半个月前应杨帆的要求回到上海将难民输送到华夏虎贲军防区。 随着抗日战争规模不断扩大,到了1939年上半年,涌入上海法租界以及公共租界的难民数量,到目前甚至于已经超过了400万之多! 如此之多的难民涌入,给上海租界社会治安以及经济秩序造成了严重冲击! 首当其冲的就是难民的饮食以及住宿问题,这些难民大多都是因为战火而逃离家园,由于走得急,身上分文未带,逃难进入租界后就只能乞讨为生! 但是租界原本人口都只有一百多万,现在骤然涌入好400万乞丐,又哪里有那么多的吃食给你讨? 这就给租界造成了严重的治安问题。 不过更多的难民却只能够躺着等死,事实上,每天确实都有大量的难民饿死。 法租界以及公共租界的大街小巷中,清扫街道的环卫工每天都会用运垃圾的板车拉走一车车的饿殍。 这些饿殍大多是老人、女人和孩子。 国民政府虽拼尽全力,但是以当时那点可怜的财政收入,就连保证正面战场的军需物资的供应都已经非常的勉强,又哪里还拿得出经费来救济难民? 所以只能够号召民间救济,并且成立了以潘公展为主任的救济委员会。 潘公展也是拼尽全力,又是游说租界当局又是游说以虞方卿为首的爱国商人。 但是对于租界的三百多万难民来说,无论是租界当局提供的少量住房,还是虞方卿等爱国商人筹办的几期平粜米,全部都只是杯水车薪而已。 最高峰时期,在上海每天都有上千难民饿死。 直到杨帆打通了青岛码头,借助英美法等列强的旗号开通了青岛到上海的通商航线,这种情况才有所改变,杨帆不仅送来了大量粮食,还陆续将难民接引到自己防区。 杜月笙是近代上海青帮中最著名的人物之一,被称为“华夏黑帮老大”和“华夏第一帮主”一生叱咤风云,闯得猛、玩得火、斗得凶。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