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如果说第一条的驻军,还不至于让扶桑上下,群情激动,那紧接着昭和良川发布的第二条命令,则是彻底引爆了扶桑。 “其二,为了不让扶桑走向昭和仁川带领的深渊,被战争牵连,本太子在此决定,自我开始,扶桑去天皇封号,降为王爵封王。” 就是自行去皇帝封号的决定,才是彻底让扶桑掀起轩然大波。 要知道,天皇的封号,可不是哪个国家来封的,而是自有扶桑被一统时,组建这个国家,就一直存在的。 代表着扶桑也是天的儿子,从某方面来说,是可以和新凉、荣国平起平坐的。 可如今,昭和良川竟然要去皇的封号,降为王,别说一众将领不接受,就连当地百姓也无法接受。 毕竟,天皇的名号,存在了数百年,不比大凉皇帝封号要少,早就已经深入人心。 但昭和良川这般自降身份,自然引起了一些人的质疑。 说什么,昭和良川就是为了讨好新凉,方才做出这种恶心的讨好之事。 更有甚者,传出昭和良川是新凉的傀儡,是背负扶桑的叛徒,为了讨好新凉,不惜做出叛国行为,要求昭和良川下位,不配继承扶桑的皇位。 同时,在这种传播之下,也传出了,要将新凉军队赶出去的风声。 一时间,人声鼎沸,场面都很难控制住。 面对这种群情激动的场景,昭和良川没有任何触动,依旧以强力推动。 待他完全了继任的程序,从扶桑天皇降为扶桑王后,他直接命令手下心腹,立刻出动,将闹的最凶的背后之人,迅速抓获。 行动之迅速,就连随时准备出手的樊崇都没料到,紧接着,这些在幕后煽风点火之人,一一查明身份。 都是死忠昭和仁川的手下,有些是心腹,有些暗桩,按照他们的说法,在战事爆发前,就已经开始潜伏,就是为了等待昭和良川上位后,趁机鼓动人心,发动叛乱。 没想到,不等他们挑事,昭和良川自己就给了他们一个如此的机会,自削天皇封号。 这样一个绝佳鼓舞的机会,自然不会放过,直接趁机起事,只是没想到,刚把风声挑动顶峰,不等他们展开下一步的叛乱,就被昭和良川给抓了。 面对这些挑事者,昭和良川没有以往的仁慈,全部以律法杀无赦。 在这种铁血的镇压下,鼓动的风气,明显少了许多,但还是存在一些议论非议。 面对这些争议,昭和良川又做了一件事,在京都城的中央广场,直接召开了一场,超过万人的告知大会。 这次的告知,不仅将他为什么要自削天皇封号的原因,一一到来,同时也给了提出质疑声音发言的机会。 面对一连串的质疑,昭和良川面无改色,用最平淡的声音,一一驳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