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完了!彻底完了!” 意军海军官兵们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一道道水浪冲着自己急速而来,但是他们却没有了任何办法阻止眼前的一切。 鱼雷投入水中会有一段距离是先下降、后爬升的阶段,因此投弹距离不宜过近。 这时候的鱼雷一般都是在水线或者水线以下一点的深度航行,靠直接撞击触发位于鱼雷头部的引信。 正因如此,鱼雷的航迹是肉眼可观测到的。 所以在受到鱼雷攻击后,军舰的可以朝鱼雷袭来的方向满舵偏航紧急规避,这样就有可能与鱼雷擦肩而过。 但可惜的是,眼前这些鱼雷的投弹点很近,行进速度也非常快,而笨重无比的舰艇移动速度相比之下实在太慢了。 想要通过满舵转向规避这些鱼雷,难度系数可不是一般大。 他们唯一可以幻想的就是,这些该死的鱼雷出现没能命中目标的失误情况,亦或者突然引信失效变成一颗颗撞上以后也不会爆炸的哑雷。 这倒不是这些意军海军官兵在痴心妄想,事实上二战期间有大把鱼雷脱靶和击中目标但不爆炸的案例存在。 二战时鱼雷和鱼雷机最初被发明出来的时候,除了击发率高一点,射程稍远一些,没有什么本质区别,了不起是能让航迹走的直一点,所以没有谁敢说鱼雷能够准确命中目标。 而且鱼雷在投入海里后会有一段距离航行深度较深,存在一个慢慢爬升的过程,有时候因为太近投弹反而会导致鱼雷无法命中。 不过这个时候的鱼雷轰炸机出现了一种简易的瞄准装置,可以帮助投弹人员简易在相对运动中瞄准目标。 这就使得航空鱼雷命中率大大提高,减少了操作难度,不再仅仅只靠飞行员的经验了。 另外,二战中的鱼雷主要有两种引信:碰炸引信和磁性引信,不过两种引信目前都不太稳定,存在一定的失效几率。 而不像现在鱼雷一般都使用触发引信和磁性引信两种混装,这样既可以保证撞击到目标时爆炸也可以据目标最有效杀伤范围爆炸。 意大利海军舰艇驾驶员们拼命全力的转舵规避,而其余海军则是只能对天祈祷,盼望着奇迹能出现。 只不过奇迹终归是奇迹,并不是一种常态,意军海军官兵们脑海幻想中的场景,可不是那么容易出现的,毕竟那些只是小概率事件。 短短几十秒内很快就过去,一发接一发的鱼雷凶狠无比的迎头撞上了一艘又一艘的意军舰艇。 嘣嘣嘣,一连串的惊天爆炸接连响起。 1,2,3,4,5,……16,17,18!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