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8章 逮着谁就咬谁-《带着淘宝去抗日》


    第(1/3)页

    因为他们使惯了灵巧敏捷的英制“飓风”、“喷火”战斗机,而雷电式飞机又粗又壮,显得又蠢又笨,看上去很不舒服。

    他们根据它的形状给它起了一个外号,叫“大奶瓶”,认为它肯定打不过德匡的梅塞施密特bf-109战斗机,很多人干脆拒绝改装。

    可是没出半年,这些飞行员都喜欢上了它。

    他们在战斗中发现,雷电式体形虽大,飞起来确实不如bf-109战斗机灵活,但它火力强、装甲防护层厚,且抗毁力强挨上几十发子弹也无大碍。

    它的下滑俯冲性能好,只要在空战中能占据高度,对bf-109战斗机实施俯冲攻击效果甚好。

    在尝到甜头后,当时盟军战斗机部队便大都将p-    47    作为主力机种,给了德军以沉重打击。

    据统计,各型p-47“雷电”战斗机在二战中总共飞行193.4万小时,战斗出动54.6万架次。

    发射子弹1.35亿发、火箭6万发,投掷炸弹13.2万吨、凝固汽油弹上千加仑,是出动次最多、投弹量最大的战斗机。

    空战得失比为4.6    比1,即损失1架打下4.6架,位居各型战斗机前列。它的千架次出动损失率为7架,在各型战斗机中也是最低的。

    而且,p-47还造就了一大批赫赫有名的王牌飞行员和飞行队。

    最早装备p-47且使用到大战结束的第56大队,空战中击落敌机674.5架,得失比为8:    1,产生王牌38人,均为欧洲美军第一。

    与它相比,另一支王牌大队第4队虽然战绩与它相当,但损失却几乎是它的2    倍。

    专家分析,这与该大队在后期改用了p-51“野马”战斗机有关,因为“野马”的易损性明显超过“雷电”。

    在当前时代情况也差不多,这批最新式的p-47雷电战斗机新到北非战区后,不仅虎贲军飞行员十分的嫌弃,英美盟军飞行员同样也非常的嫌弃。

    但是由于之前战斗机损耗实在太严重了,他们现在根本没得选择,盟军飞行员们只能去主动适应这款看上去“又蠢又笨”新式战斗机。

    不过在这方面华夏虎贲军战斗机飞行员们就要好很多,因为他们在这之前已经得到过相关情报资料,不管是心理因素、还是具体操作能力,适应起来就要快得多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