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6章 捡硬的捏-《带着淘宝去抗日》


    第(1/3)页

    面对如此广袤无比的雷区,很显然派工兵部队去挨个清理很不现实,不仅效率极低,还极容易遭受地方空军的袭击伤亡惨重。

    所以为了开辟出一条安全通道,此番德意联军不仅集中了数量庞大的火炮部队,还动用了十数辆新研发出来的vs.kfz.617扫雷车。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全球性军事冲突。交战双方手段尽出,无所不用其极。制造出了许多威力巨大,杀伤力堪称恐怖的武器,比如导弹,比如原子弹,再比如地雷。

    一枚地雷的杀伤力也许不能和导弹、原子弹相比,但是它胜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可以大量生产。

    比如二战时,苏联造的盒雷,也就是pmd爆破型防步兵地雷,生产数量就超过了上千万枚,因为数量巨大,着实杀伤了大量德国士兵。

    当然,世间万物总是相生相克。

    苏联有地雷,德国当然就要研发排雷装备来对付。

    其中有一种扫雷车,外形奇葩,轮子上套着“大鞋”,专门负责在雷区“行走”,以便踩爆地雷,它就是德国vs.kfz.617扫雷车。

    vs.kfz.614扫雷车依靠自身重量压爆地雷,为此设计师专门将前方两个巨大的车轮设计成扫雷滚,外缘装有类似履带的活动轮缘。

    轮缘上装有一圈10个宽度的钢制护板,开动起来后,扫雷滚的外缘会转动起来。

    驱动车辆前进的同时,钢制护板依次碾压地面,从而引爆地下的地雷。

    这种扫雷车长6.5米,宽3.17米,高度2.28米,全重约55吨,采用一台300马力发动机,行驶速度在15-20千米/小时。

    该车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驾驶室、战斗室、传动室和发动机室。

    驾驶室在车辆最前方,战斗室在车辆中间部位,安装有两挺mg34机枪,用于对付敌方步兵。

    传动室在战斗室下方,分为左右两个,它们负责将动力传输到两个巨大的轮子上。发动机室在车辆的最后方。

    整辆车都由低硬度装甲焊接而成,厚度为20-40毫米,这已经完全能够抵御地雷的爆炸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