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8章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带着淘宝去抗日》


    第(1/3)页

    原本上海的难民问题,就是一个巨大的火药桶。

    而现在,杜月笙和日本梅机关共同发力,在这个火药桶上浇油、放火,把事情使劲往大处搞。

    很显然,结果就是嘣的一下炸开了,而且还是一连串的殉爆。

    短短一天时间内,整个上海所有舆论力量都跟疯了似的,前赴后继向杨帆乃至重庆当局发起一轮又一轮的呼吁甚至施压,要求高密政府乃至重庆当局切实解决租界四百余万难民的安置问题。

    而那些人心惶惶的难民们,同样也快要发了疯,整天游行示威喊口号,围堵救济会官员,到市政府、租界当局请愿,甚至开始和前来维持秩序的警察、官员和外国驻军发生肢体冲突。

    这个时候,若是有人带头动用暴力,很容易就演变成无法收拾的打砸抢烧暴乱了。

    这股风很快就刮到了华夏虎贲军驻区,如《中央日报》、《申报》、《大公报》、《南华日报》等报社记者纷纷前来采访杨帆,并大篇幅报道上海难民的悲惨状况。

    “迫于压力”和“蹭热点”,华夏虎贲军官方喉舌《高密人民日报》也开始转载相关内容。

    紧接着,高密人民开始“自发组织”游行请愿,强烈要求杨帆和高密当局本着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民族精神,网开一面大力救助那些朝不保夕的上海难民。

    一波波节奏带动下,整个华夏虎贲军防区内都开始沸腾起来,同情弱者是人类的天性,尤其是在这国难当头之际。

    “这是什么情况?怎么会突然有这么多报社都在争先恐后的报道同一件事情?还有这么多请命书?”

    这股风很快刮到了蒋委员长哪里,一拿起报纸几乎每份报纸将“安置难民到高密当局”作为头版头条,而且还有租界、报社、名流等方方面面送呈的正式文件。

    林蔚连忙答道:“委座,根据目前了解的情况应该是这样子:杜月笙、潘公展等人为了安置难民,通过渠道联络上了杨帆,然后杨帆同意安置6000名难民。

    这件事情传开后引起了难民的恐慌和不满,接着日本方面借此机会煽风点火。

    估计是想着杨帆没有能力养活那么多人,想玩祸水东引,索性通过舆论压力把这三四百万的难民都弄到杨帆那里!

    这一招确实很阴险,杨帆答应吧又没那么多粮食,不答应吧对他声望会造成极大影响。”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