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8章 趁热打铁-《带着淘宝去抗日》


    第(2/3)页

    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急需贷款购买军火,他于1938年接受蒋介石的使命再度赴美,与摩根韬谈成2500万美元的“桐油借款”,解了燃眉之急。

    陈光甫驻美期间,作为中方的主要负责人参与主导了“桐油借款”与“华锡借款”两笔美援的落实。

    而陈光甫的入美商洽美援,就是美国财政部长摩根索亲自点名。摩根索对这位他的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校友有一评价:正直的商人。

    也正是凭借这一深厚的美国人脉,美援才能由陈光甫引入华夏。

    反倒是驻美大使胡适,虽然未必能作为最主要的主持者,但至少应该为达成每一笔美援入华提供重要助力,但他在大使的任上却玩起了“无为主义”,在他给孔祥熙的一封电报里这样说:

    借款、购械、宣传、募捐四事,虽属重要,均非外交本身,宜逐渐由政府另派专员负责。

    胡适大使在争国权、护国利上毫无建树,就民国最在意的美援方面,从“桐油借款”开始,到之后的每一笔美援,都找不到胡适的影子。

    而这位对争取国家利益毫不在意的胡大师,对自己借“大使”的公职拿学位得名声倒是很在意,很得意。

    据说他一生获得了30多个“荣誉博士学位”,其中竟有27个是在1939-1942年期间得到的。

    可想而知,胡适大使在美国都干了些什么。

    在抗战的民族危亡之际,争取美国广义上的军事、经济援助用以抗日,理应是外交部和驻美大使最该做的事情。

    可是在“无为主义”指导下,胡适和胡适为代表的民国外交系统成了个摆设,对于蒋政府急盼的美援入华毫无建树,反倒是财政部成了主角!

    搞清了来龙去脉,杨帆也就释然了,点头道:“这个不是问题,钱交给谁都行!另外,我们那边确实也需要更多的合作伙伴,若是蒋委员长有兴趣,倒是可以有钱一起赚!”

    陈布雷顿时喜笑颜开,连连点头道:“哈哈,那就多谢杨司令照拂了!国家死生存亡之秋,正需要杨司令这样的国之栋梁挽大厦于不倾!”

    “好啦,陈主任你就不用给我戴高帽子了!”

    杨帆笑了笑,然后又道:“不知道陈主任现在方不方便?要是方便的话,我想趁热打铁请陈主任一起走一趟,将这份电文当众宣读!”

    陈布雷毫不犹豫的点头道:“好的!完全可以,早点办妥事情大家都早点安心嘛!”

    “好!那就请吧!”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