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八一章 最终的闹剧(七)-《新顺1730》
第(2/3)页
但是,大顺真正有力量的,是三亿多沉默的大多数。
想在大顺当皇帝,不考虑这些人,头第二天就掉了——资产阶级要是有能力夺权,压得住、镇得住场子,闲的没事干啊,还非得给自己脑袋地上找个皇帝?
只不过,刘钰也不好说的太直白,只能先听李欗在那眉飞色舞地讲“英国的狂欢”。
亚当·斯密喷英国,是生产的哲学,而不是消费的哲学。
拿三喷自由贸易,是消费者的经济学,不是生产者的经济学。
大顺实学派现在喷英国之前的政策,包括老皮特的政策,说是“为了原始积累而原始积累的”政策。
现如今,大顺打赢了一战,拆了英国的许多关税保护和行政命令。
肯定是造成了短暂的狂欢。
这种狂欢,其实就是“将苦哈哈的原始积累,砸锅卖铁全消费掉”的黄金时代。
在这种黄金时代。
确实是非常爽的。
以至于英国的部分中产,都穿上了“彰显身份的东方丝绸”、用上了格调和骨瓷完全不同的“莹润瓷器”、家里的衬衣都从土了吧唧的亚麻升级为了东方棉布。
从护国公时代砸锅卖铁造军舰、死了至少二十万人的英荷战争、英法战争、英西战争、征服苏格兰、政府爱尔兰……
再到对茶叶加重关税、对糖类管控贸易征糖税、对走私贩子抓着就杀的高压统治、以及延续百余年的对殖民地的扩张。
西班牙挖的那点金子和银子,很大一部分流入了英国。
固然说,此时伦敦,作为金融中心,还比不了阿姆斯特丹,甚至可能和日内瓦还差一点。
但是,毕竟积累了一百多年的原始积累,银子还是足够多的的。
关税一开。
物价飞速降低。
原本只能喝啤酒的,现在喝上红茶了。
原本只能穿呢绒的,现在穿上棉布了。
原本只能穿棉布的,现在升为丝绸了。
原本只能用陶罐的,现在用上瓷器了。
加上贸易大开、关税取消。
这个“黄金时代”,不可谓不繁花似锦、烈火烹油。
当然了,自然也会产生一点“小”问题。
比如说,靠着《棉布禁止令》、《曼彻斯特法案》和《商品进口列举法》,而好容易发展起来的曼彻斯特兰开夏的棉布产业萌芽,不到两年,彻底崩溃。
比如说,靠着对法打压和糖蜜法,以及国内糖税而发展起来的本土酿酒业,半死不活。
比如说,原本以种甘蔗、榨糖为主的西印度商会,现在直接分裂了。
一半干贸易,疯狂买办,盛赞好时代。
另一半靠着糖类苟延残喘,天天哭唧唧。
毕竟,亚当·斯密说过,英国太他妈的自由了,以至于管理奴隶,往死了用。比起法国的专制,能给奴隶稍微一点“福利”,终究还是不一样。以至于英国的糖类产业,被法国压着打。
一战打输了,法国人自然是要卖糖的。自由贸易嘛,法国的糖、西班牙的糖,本来就有优势。
西印度商会这群土地投机的、干殖民地的、干种植园的、卖糖的、种甘蔗的,肯定哭唧唧。
可一样。
历史上西印度商会搞《糖税法》的时候,起来抗议的,是英国的手工业者。因为这可能导致“北欧的工业品的倾销”。
至于说北欧哪来的“工业品”,或者说啥叫“北欧”的工业品。
以及再琢磨琢磨,瑞典东印度公司、丹麦东印度公司,都是干啥的,以及历史上瑞典东印度公司为啥要烧账本、丹麦东印度公司为啥能在18世纪某几年历史上对华贸易中一些商品进口量远超英国东印度公司,也就不言而喻了。
是以,原本历史上,西印度商会,毕竟不是组织度更高和有董事会决定权的东印度公司,内部本身就是分开的。
卖糖、也走私。
现在卖糖不行了。
走私因为一战,变成了合法的自由贸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