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隐官-《剑来》
第(2/3)页
宋和摆摆手,大笑道:“算了算了,我还是硬着头皮与阮圣人书信一封,依照国师的计谋,把问题丢还给他。”
进了御书房,先前廷议故意搁置京城官场动荡一事,小朝会却是气氛肃杀,着重讨论此事,刑部赵繇负责翻旧账报数目点人名,涉及了两百多个大骊豪阀世族、京城和地方的诸部衙门,大部分是国师府早就封存好的秘密档案,小半是刑部联手巡城司通宵达旦挖出来的资料,与之关联的各个商号、银庄等和山上门派多如牛毛……让兵部吴王城这种边军出身、入京为官连那宅子都是租的侍郎只觉得头皮发麻,简直就是如何贪赃枉法、中饱私囊的一百种路数,这些内容若是能够汇集整理一番,出本书,估计都可以让后世官场人手一本,称之为绝世秘籍?
皇帝宋和脸色铁青,差点当场掀翻了书案。
工部尚书温而脸色古怪,以眼角余光打量着身边的鄱阳马氏家主,刑部尚书马沅。
要知道昨夜已经下狱的户部尚书沐言,当初正是顶替马沅担任的一国计相。
但是更多人还是在观察都察院袁崇的表情变化,可惜这位上柱国姓氏家主始终不露声色。
等到怎么听都像是在“造谣”的赵繇说完,袁崇才开始缓缓起身,这位都察院主官并没有准备册子,开始一一阐述解决方案,既需要说清楚那些黄金白银神仙钱的来源与去向,是去了某座仙府,还是大渎南边的某座票号,也需要袁崇对整个大骊官场隐蔽地界有一种了然于心的熟悉和深刻的洞察力,当然,卓越的记忆力,只是前提条件。
皇帝脸色略微和缓几分。
陈平安只是坐在椅子闭目养神,倒也不全是故意如此没眼看、没耳听这些腌臜事,接连两场字面意思上的“天大”风波,确实心神疲倦到了极点,若非有一副十一境的武神体魄撑着,他只会睡得比昨晚的道士仙尉更死。
陈平安睁开眼,主动提及了从国师府离开去往南边的侍女符箐,说明了她的真实身份以及国师府的谋划,符箐是旧白霜王朝血脉正统的皇亲,而如今继承了大部分疆土的云霄洪氏王朝,是最不消停的一个,也是在大骊境内安插谍子、死士数量最多的强国。范峻茂闻弦知雅意,说南岳保证会照顾好这个小姑娘,自己回去就跟采芝山王眷打好招呼,让他们上点心。
神号“翠微”的范峻茂顺便客气询问一句,自家那场夜游宴,国师有无空闲莅临?陈平安摇摇头,直接说没空。
杨花眼神复杂,心情古怪至极,竟有几分不可抑制的仰慕心,不明就里的羞恼之余,这位宝瓶洲金身神位第一的大渎水神,她今天再见陈平安,总有一种不得不敬他如神的“自觉”。
陈平安与这位一洲最高位山水正神说道:“之所以各位喊来议事,是因为大骊察计进入后半段,要查的,就是刑部,都察院,大理寺和巡城兵马司在内,所有肩负起监察职责的衙门。
“看看他们在接下来的查案、纠察、定罪和抄家当中,有无任何逾越的地方,例如为了排除异己,故意从严定案,想要公报私仇,滥用权柄,暗中授意精通刑名的老吏动手脚,收受贿赂,私下威胁山上门派,等等,你们都给我仔细盯着,盯紧了。”
“在这期间出了任何纰漏,比如走漏了风声之类的。诸位的神君头衔,中土文庙可以给,大骊朝廷同样也可以收回来。”
小朝会结束过后,果然新任国师说到做到,第一个去的京城衙署,便是位于南薰坊的刑部。
尚书沈沉与侍郎徐桐、吴王城,三位兵部堂官,都在衙署门口恭候国师大驾。
其实崔瀺担任国师期间,最为排斥这类毫无意义的迎来送往。
只是沈沉年纪确实大了,也该为年轻人让道了,与此同时,以文官出身领衔一部的老尚书,也想在自己告老还乡之前,破例务虚一把,为最为务实的兵部,赢得一份脸上有光的殊荣。
瞧着隔着一条千步廊,南薰坊对面的那几座衙门,沈沉笑呵呵,气死你们丫的。
陈平安能够体谅一位耄耋老人的良苦用心,所以只是说了句下不为例,却是说给徐桐和吴王城听的。
沈沉带着陈国师走向兵部大堂,感慨道:“不用与大绶朝直接开战也好,能少死人终归是好事。”
与外界所想像的不同,真正知道战场和战争意味着什么的兵部老人,反而不喜妄言用兵。
陈平安没有在兵部衙门久留,待了不到半个时辰,只是在官厅,听过了一大拨兵部诸司主官、郎中们的汇报,问了他们一些关于镇戍、驿传和兵籍事务,按照老尚书的行程安排,接下来还要邀请国师会见一批被他说成是年轻有为、做事极有章法的主事、员外郎,再接下来还可以去趟一处不在南薰坊的下属衙门,别看那座衙门小,其实老重要了,之后一起返回南薰坊,差不多该吃午饭了,就在兵部开个小灶,以茶代酒……结果陈平安笑着询问老尚书一句,要不要我把国师府搬过来给你们兵部衙署当邻居?
拄着拐杖的老尚书,乐呵呵说我倒是不反对,可惜户部未必肯啊,两位年轻力壮的侍郎,还有一大帮兵部官员们,哄堂大笑。
好些兵部无法近距离见着国师的年轻官员,必须留在屋内,当他们看到国师身边那位“侍女”身影的时候,但凡尚未婚娶还打着光棍的,真是个个心动,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嘛。
随后陈平安去了一趟位于南薰坊最南边的鸿胪寺,除了容鱼,身边也无随从、官员陪同,走在千步廊街道上,所以当国师走到鸿胪寺衙署大门口的时候,寺卿晏永丰单独快步走出,领着国师在衙门逛了一圈,别看鸿胪寺是座表面上的清水衙门,其实官吏多达五百人,大概这就是昔年大骊一国即一洲的上国风范,浩然十大王朝,就只有北俱芦洲大源卢氏王朝的鸿胪寺衙署,不到两百人,作为浩然第一强国的澄观王朝更是多达千人。
澄观王朝的第一,作为第二的大端王朝,朝野上下没有异议,就连大骊朝廷对此也是服气的。
当时中土文庙决定跟蛮荒正式开战,最早也是最出死力的两个王朝,就是大骊宋氏与这个澄观王朝。
而澄观王朝的皇帝,更是第一个亲自去到蛮荒的浩然君主。他好像毫不介意,澄观是不是会跌了名次。
外界并不清楚,这位极得民心、雄才伟略的皇帝,曾经设置在蛮荒的大帐之内,手拎一把制式战刀,狠狠戳在蛮荒地图之上,划拉出一条路线,对着自家的数支边军主帅、悍将们下达了一条死命令,“吾国边军精锐全部在此,可做浩然矛头,打穿蛮荒!”
澄观王朝的年轻皇帝,名叫黄莽。
也不晓得某位一贯心大的青衣小童,将来路过澄观王朝,见着了那个“黄莽”,会不会旧态复萌,不长记性,劝他改个名字?
还剑湖那边,竹素的出关,比起宁姚的预期竟然要提前一个时辰。
竹素也觉惊讶,顺利得无法想象,仿佛冥冥之中自有天意牵引,就是字面意思的那种有如神助。
宁姚很快了然,说道:“因为你是落魄山一脉的谱牒修士。”
谱牒录名,祖师堂敬香,便是一种昭告天下,是道心与天心的相通。
竹素恍然,她这种剑气长城的本土剑修,对于谱牒身份、祖师堂录名,曾经是几乎没有任何感触的。
宁姚说道:“我马上要去龙泉剑宗的犹夷峰,你可以继续稳固境界,之后自己返回龙象剑宗。”
竹素点点头。龙象剑宗总不能被青萍剑宗比下去。
谢狗手持行山杖,大摇大摆御风来到湖边,交给宁姚一把古镜,说是山主托付小陌去碧霄道友那边讨要而来的“份子钱”,就以宁姚作为山主夫人的名义,送给刘羡阳、赊月这双即将成亲的道侣作为贺礼。
原来上次老观主从小镇河边收走了那片青崖,在皓彩明月道场之内,蒙尘已久的远古重宝,已经被老观主炼化为原貌,是昔年龙女本该作为最重要嫁妆之一的月宫镜。这把青铜古镜背面有一圈铭文,古篆刻有“一点灵犀,万古精神”,里边藏有一轮品秩极高、近似于古天庭“初稿真迹”的明月。
这便是当初赊月来到浩然天下苦苦追寻的大道契机。
炼制古镜的最终结果,老观主是比较满意的,只是先前与小陌喝了顿酒,还没捂热便将古镜送出去了。
对于道场名为落宝滩的碧霄洞主而言,也算不得什么割爱,天底下的好物件,他这辈子见过的,过手的,多了去。
第(2/3)页